
心衰,在现代医学中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严重病症,需要长期综合管理。而在中医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虽无“心衰”之名,却对类似“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等病症有着丰富的记载和独特的治疗经验。这些传承千年的调理“血脉”智慧,凝聚在古典医籍的字里行间,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调理思路。以下为大家介绍几个经典的中医调理“血脉”方,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经受过实践的检验,至今仍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对心衰类病症的认知《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最早记载了类似心衰的病症表现。如《灵枢·胀论》中提到:“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描述了心衰患者常出现的心烦、气短、难以平卧等症状,与现代心衰患者因心脏功能减退导致肺淤血而出现的呼吸困难等表现相符。《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指出:“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这里的“心水”形象地阐述了心衰患者因水液代谢失常,出现身体沉重、气短、不能平卧、烦躁以及下肢水肿等典型症状,揭示了心衰与水液停聚、心阳不振的紧密联系。中医认为,心衰的发生多与心气不足、心阳亏虚、瘀血内阻、水饮停聚等因素相关。心气是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源泉,心气不足则心脏功能减弱,血液运行不畅;心阳亏虚,不能温煦脏腑,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水饮停聚于体内;瘀血内阻又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形成恶性循环。正如《血证论》中所言:“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因此,中医调理心衰多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原则,通过调理全身气血阴阳,消除致病因素,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病情恶化的目的。经典调理“血脉”方介绍1. 炙甘草汤炙甘草汤虽非专门针对心衰的方剂,但在心衰患者的调理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心衰患者,如伴有心悸、气短、乏力、口干、失眠等症状者。《伤寒论》中记载炙甘草汤:“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功效,能改善心衰患者因心之气阴两虚导致的心脏功能失调,促进心脏气血运行,减轻心悸、气短等症状。配方:炙甘草12克,生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阿胶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10枚。使用方法:将除阿胶外的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后,将阿胶烊化兑入药液中,分温三服。现代可按比例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2. 保元汤保元汤具有补气温阳的作用,适用于心衰患者心气不足、心阳亏虚者,如久病体虚、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的患者。明代医家魏直在《博爱心鉴》中记载:“保元汤,治男妇气虚阳弱……一切虚损衰弱之证。”心衰患者常因心气心阳不足,导致心脏功能低下,此方通过人参大补元气,黄芪补气升阳,肉桂温通心阳,甘草调和诸药,使气旺阳复,从而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改善心脏的泵血能力。配方:人参3克,黄芪9克,甘草2克,肉桂1.5 - 2克。使用方法:将药材加清水煎煮,去渣取汁温服,每日一剂。3.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是中医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衰,如胸部刺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有瘀斑、口唇青紫等症状者。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记载:“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头痛、胸痛……此方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当归、生地黄养血活血,柴胡、枳壳、桔梗行气宽胸,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能有效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的负担,缓解心衰症状。配方: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甘草3克。使用方法:将药材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现代有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等,可按说明书服用。4. 真武汤真武汤是治疗“水气病”的经典方剂,适用于心衰患者体内水饮停聚、阳虚水泛者,如伴有心悸、水肿、畏寒肢冷、小便不利等症状者。《伤寒论》中记载:“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方中附子温肾暖脾,散寒逐水;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生姜温散水气;白芍敛阴和营,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利水之功,能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水液代谢,减轻水肿症状,增强心脏功能。配方: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9克,附子5克(炮)。使用方法:将药材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中医调理“血脉”的注意事项中医调理心衰强调辨证施治,以上方剂虽为经典,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心衰患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调整,因此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例如,血瘀证患者需加重活血药物,水饮证患者需增强利水力度,气虚证患者则需补气为主。同时,中医调理心衰多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标准治疗。在心衰管理中,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取长补短:现代医学控制急性症状,中医调理改善长期预后,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心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饮食调理、情志调节和适当运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合理的生活方式对于心脏健康同样重要。例如,低盐饮食可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担;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心脏功能;保持心情舒畅可避免情志失调加重心脏负担。我从事心脑血管等临床诊疗40余年擅长中医中药治疗心衰、房颤、早搏、冠心病、血管狭、血管堵塞、支架术后、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面瘫等疾病,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需要帮助,或者需要方法的,说明病情情况,我都会积极回复,发你...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盛康优配-短线配资炒股-配资网站查询-炒股配资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